(原题目:对于定瓷收藏鉴赏问题的几点探讨)
一是鉴赏标准不能“一应俱全”。很多专家、藏家在鉴赏定瓷时,以所鉴对象是否同时具备泪痕、竹丝刷痕、施釉痕、芒口等定瓷特征为尺度,但是这些特征在有的定瓷上全体体现,有的只体现了局部。比如说“泪痕”,香港正牌挂牌主论坛,清代《南窑笔记》说:“出北宋定州造者,白泥素釉,有涕泪痕者佳。”从这句话来说,有的定瓷就不一定有“泪痕”。再好比指甲痕,定窑遗迹第三次大规模挖掘考古时,有仔细的加入者就对此进行了专门比拟研究,得出的论断就是许多定瓷上面没有这个特征。可见,鉴赏定瓷须要吃透定瓷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,机动应用方法方式,综合断定。
作者:江志君(教学级正高等经济师、国度职业技巧鉴定高级考评员、中国文物学会会员、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会员。)
三是应器重粗胎定瓷研讨。定窑产品有细胎跟粗胎。无论粗胎、细胎都反应了定窑历史的演化过程,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。我们搞收藏,就是收藏历史文化,从历史文明中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高深,假如只重视细胎定瓷,而疏忽粗胎定瓷,是不能反映定窑发展全貌的。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前提下,一个产品的呈现,不是我们能够抉择的。笔者看到的一些粗胎定瓷,其艺术性、欣赏性不亚于细胎定瓷,发明的一些种类甚至只有粗胎产品而不细胎的,粗胎产品必定水平上更能反映当时的大多数庶民生涯风貌。忽略粗胎定瓷的研究,也会影响咱们对定瓷的全面意识。
依据多年定瓷收藏鉴赏阅历,笔者总结了碰到的一些问题和见解集中先容出来,以待方家交换探讨。
(文章起源:《收藏快报》 河北石家庄 江志君)
二是准确对待定瓷器型与创新。中华民族是一个立异才能极强的民族,“四大发现”就是很好的证实。对定瓷的器型问题,笔者以为定窑的工匠游刃有余,且存在很强的发明力、创新力。定窑有北定、南定之分,不同地区的人们个别会依照本人的偏好去设计生活用品,就是我们常说的处所“特点”。勤奋的定瓷工匠在生发生活实际中,未免会突发奇想,造出某个“奇形怪状”的东西来,比方有的定瓷就是模拟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而来等等,这种东西不批量生产,但也不即是说是没有。再如,定窑在北宋末年“靖康之变”后,因为连年兵灾,逐步衰败和放弃,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域后,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,有些产品的制造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,鸡冠壶、凤首瓶、盘口瓶、长颈瓶、盘口无柄执壶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翻新品种,是当时的统治者——女真族、契丹族人爱好的瓷器品种。因而,如果忽略社会发展史,而一看器型不是中原作风的货色,也轻易涌现“误判”。
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,备受学术界、收藏界尊敬。藏家若能珍藏到一件真正的到代定瓷,都如获珍宝。然而,跟着当代定窑出产范围的一直扩展,仿制技巧的一再进步,给定窑收藏鉴定带来很大的难度。从前人们总结出来的那些老定瓷特点,当初造假者简直都能做出来,有的做的是相称的“好”,甚至于良多老藏家、威望专家也连连“打眼”。但是不论造假的程度有多高,新的终归是新的,老的终归是老的,老定瓷与新定瓷仍是有着实质上的不同,胎骨老化、釉质、韵味等是目前造假者难以仿造出来的。
四是应科学表述定瓷轻重等特征。有人形容定窑“薄如纸、色如玉、声如磬”,这种说法,笔者认为尚欠迷信谨严。从互联网上搜寻这九个字,有的说是形容景德镇瓷器的,有的说是形容湖田窑青白瓷的,现在又用这几句话形容定瓷,那么这多少句话到底概括的是哪个窑口的特征?尤其在目前发现的不少定瓷器中,并没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,因此这样的概括很难说具备广泛性。在收藏、鉴赏实践中,更不应以几句“概括”来推定定瓷瓷胎都比较轻,但凡胎重就错误等等。
定瓷鉴定、收藏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探索,这里不再逐一赘述。总的来说,历史的演变导致定瓷鉴定也绝对庞杂,需要鉴赏家、收藏家在全面懂得、控制定瓷烧造历史、社调演变历史的基本上,综合运用所把握的定瓷常识进行深刻研究、重复比较,才干进一步提高鉴赏力。